提到临沂战役,许多人会立刻联想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孟良崮战役,但实际上,在抗日战争时期,临沂就已经成为中国军队反击日军的关键节点。在全国战场频频败退的情形下,这一战不仅仅是中国军队的胜利,还重创了日军最精锐的板垣师团,标志着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首次大胜。
战后,日军的损失惨重,尸横遍野,血染大地,场面惨不忍睹。为了收尸,日方不得不调动了120辆运尸车,数量之庞大堪称前所未有,这样的惨败甚至可以说是自卢沟桥事变和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遭遇的最为沉重的打击。
那么,这场战役是如何爆发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原因,又是谁阻止了这支强大的敌军呢?
展开剩余85%其实,战役的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1938年初,中国的战局已经岌岌可危,上海、南京接连沦陷,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许多国人失去了信心,甚至连国民党内部一些曾坚定主战的成员,如汪精卫、戴季陶等,也开始对局势产生了动摇,他们甚至提出了向日方妥协的建议。在1937年年底召开的国防军事会议上,汪精卫和戴季陶提出了希望向日本寻求和谈的言论,这立即在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人开始怀疑蒋介石是否还会坚持抗战,甚至有高层人士公开表示愿意替蒋介石背负千古罪名。
面对这种情形,蒋介石的内心也有所动摇。在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记忆中,他早已心生畏惧,但由于身为国家领袖,他始终不敢言明自己的想法。直到这一时刻,汪精卫和戴季陶的言论给了他一个表态的机会,他终于下定决心拒绝与日方和谈,坚决表示要抗战到底。
恰在此时,日本政府也开始寻求和平谈判。毕竟,他们已经成功占领南京,若此时停战,无论如何也是一种“见好就收”的明智选择。于是,在双方首脑的默契下,一场秘密谈判悄然开始。日本内阁迅速草拟了一份和平条约,并通过德国政府递交给蒋介石。表面上看,条款是为了和谈,实际上它充满了不平等和压迫性。主要内容包括:承认伪满洲国并割让东北三省;改组中国政府,清除一切反对日本的声音;禁止抗日游行和抗议活动;扩大塘沽协定,给予日方在中国更多利益;以及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一条款,简直就是将中国政府当作战败的清朝,要求蒋介石签署等于自掘坟墓。如果蒋签字,等同于背叛国家,他不仅会遭到民众的唾骂,甚至很可能成为千古罪人。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当即拒绝了和谈,毅然决定继续抗战。这也是临沂战役爆发的根本原因。
此时,国民党政府急需一场胜利来稳定民心,扭转局面。为了抵挡日军的进攻,蒋介石选择了徐州作为战场的关键点。徐州不仅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一旦失守,日军便能通过“闪电战”迅速推进,占领更多战略要地,最终包围中国东部。如果让日军顺利会合,鲁豫苏皖四省将完全暴露在日军火力覆盖之下,届时,整个战局将更加不利。
为了守住徐州,蒋介石决定全力防守。他指派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前往防守徐州,阻击南北两路日军的进攻。南北夹击的局面,虽然困难重重,李宗仁依旧果敢采取了“池淮阻击战”,成功地把日军压制在了对岸。然而,山东的韩复渠却没能顶住压力,放弃了山东北部,导致济南、泰安迅速落入日军手中,徐州城的防线也随之岌岌可危。
幸运的是,川军的122师及时赶到滕县,成功阻止了日军的推进,赢得了宝贵的一周时间。这一周,为李宗仁争取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在徐州周边的关键镇村,如临沂、滕县、台儿庄等地,开始加紧修筑防御工事。而此时,日军则准备从两路发起进攻,直指徐州外围。
其中,由号称“钢军”的板垣师团进攻临沂。此时,蒋介石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李宗仁和徐州的防守上,但他心中仍有些许担忧,毕竟庞炳勋的四十军,作为一支杂牌军,其战斗力并不强,士气低迷,如何能抵挡如此强大的敌军?
然而,庞炳勋和四十军不负众望,在临沂激战中展现了超乎预期的抵抗力。3月9日,战斗全面打响。四十军的士兵在庞炳勋的指挥下顽强抵抗,面对日军重炮的轰击,他们始终坚持到了敌军逼近200米后才反击,采用了步枪、手榴弹和近身白刃战的方式,与日军激烈拼杀。出乎意料,日军低估了他们的战斗力,尤其是板垣师团的年轻新兵,看到中国军人并非如上级所说那般不堪,顿时慌了阵脚。
经过四小时的激战,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板垣征四郎不得不下令暂时撤兵。消息传回到第五战区,李宗仁保持冷静,及时作出了应对策略。他意识到,这只是板垣师团的轻敌之举,四十军虽赢得一时之胜,但战斗力不足以抵挡日军的第二波进攻。
因此,李宗仁立刻联系张自忠将军,要求他迅速增援临沂。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如同神兵天降,迅速突破日军侧翼,给敌人以致命一击。起初,板垣征四郎以为这只是庞炳勋的疑兵之计,未予重视,但一千人的小队很快就被五十九军击溃,日军意识到形势严重,开始调整策略,准备撤退。
经过五天五夜的激烈战斗,张自忠巧妙利用敌军疲惫的时机,配合庞炳勋的四十军,最终重创了板垣师团。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张自忠与庞炳勋之间并无深厚的友谊,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敌对关系,但他们在保家卫国的重大时刻依旧摒弃了私怨,精诚合作,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板垣征四郎在绝望之中,数次拔刀自尽,但最终还是被部下阻止,带领残部突围。战后统计,日军的伤亡惨重,阵亡人数超过6000人,其中阵亡的高达4000人,这对板垣师团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创。为掩盖损失,日军只得迅速撤退,临沂战役也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首次大胜。
然而,日军在之后迅速发动了报复性进攻。经过狂轰滥炸,庞炳勋部损失惨重,临沂的形势再度危急。幸而张自忠部并未远离,及时回到战场,再次合兵一处与日军展开了血战,最终守住了临沂。此时,日军在临沂已经遭遇了连续的惨败,不得不放弃进一步进攻,集中精力转向台儿庄。
尽管如此,临沂最终还是于1938年4月21日沦陷。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伤亡近两万人,最终未能保
发布于:天津市宝利配资-股票配资知识-炒股配资正规平台-合法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