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2月26日,恰逢毛主席81华诞之际,夜幕低垂,毛主席于深夜时分与周总理进行了一次私密会面。两人于灯火阑珊之际,促膝而谈,直至次日凌晨,持续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深情交谈。
毛主席与周总理最后长谈。
谈及接班人之事,周总理心中颇感困惑,他不解毛主席何以选择华国锋为继承人。
毛主席曾明确提出三点理由,正是基于这些考量,他选择了华国锋。唯有华国锋,才能胜任毛主席交付的重任,有效防止中国未来可能遭遇的灭国威胁。
毛泽东提出的三大问题具体是哪些?他又是基于何种信念认为华国锋能够化解一场几乎毁灭国家的危机?
一、忠实为民
1955年7月,毛主席提及的第一件事情便与此刻有关。当年,华国锋正于毛主席的故乡——湖南湘潭担任职务。恰逢毛主席莅临湖南视察,这便成为了毛主席与华国锋的首次相遇。
当时,华国锋身为湘潭县委书记,按其级别本不应直接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然而,毛主席从故乡的亲友处听闻,这位湘潭县委书记乃一位来自北方的壮汉,工作作风扎实且认真。由此,毛主席对自己家乡的这位“父母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彼时,全国范围内正热议如何推进农业合作化,毛主席此次出访,正是为了深入基层,实地考察和调研农业相关问题。于是,毛主席召见了华国锋,命他详细汇报湘潭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面对着那头平直短发、着装朴实的华国锋,毛主席接连向他发问,华国锋的回答流畅自如,这让毛主席对他颇感满意。这充分体现了华国锋是一位勤于实践、脚踏实地的好干部。华国锋与毛主席的初次会面,便给毛主席留下了老实厚道、忠诚可靠的深刻印象。
完成工作汇报后,毛主席亲切地与华国锋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瞬间。华国锋沉浸在喜悦之中,未曾料想,自己的名字已悄然深植于毛主席的脑海之中。
1955年7月,毛主席发表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重要报告,由此引发了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将这一进程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巅峰。
华国锋亦撰就三篇论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文章。毛主席览之,深感其文蕴含着泥土的芬芳,内容亦详实无遗,遂对华国锋在农业合作化领域的独到见解与丰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1955年10月,毛主席特此破格邀请担任湘潭县委书记的华国锋出席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并赋予其在会上发表言论的机会,分享湘潭县在农业合作化运动方面的宝贵经验。
在会议期间,毛主席的一句“你便是我的父母官啊。”令原本就拘谨内敛的华国锋感到羞赧,只见他面颊泛红,举止略显局促。毛主席随即又补充道:“你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毛主席始终对华国锋有着这样的评价:“老实人”,而这正是毛主席选定华国锋为接班人的关键因素。
华国锋以其“老实”著称,工作勤勉且脚踏实地,摒弃了虚华的形式主义,言语简练,实际行动却异常丰富。这种品质,恰是毛主席最为推崇的。
得益于毛主席的青睐,华国锋在参加完会议后不久便被任命为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并于1958年7月晋升为副省长。
即便晋升至高位,华国锋依旧热衷于深入基层,对农业生产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尽管主要负责农村事务,他在血吸虫病防治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亦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1959年,毛主席重返故里韶山,此行使得主席心中涌动无尽感慨。凝望那在田间劳作的辛勤百姓,忆及往昔的革命征程,主席提笔创作了著名的《七律·到韶山》。其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句,至今仍鼓舞着亿万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奋发向前。
在向毛主席汇报农村状况时,华国锋并未如某些干部般口是心非,大肆宣扬形势一片大好。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坦诚地揭示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如此清醒而真实的表述并未引起毛主席的不悦,反倒是激起了他的深思。
从1958年开展大跃进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吹起了浮夸风,其中的问题何在?正是在响应积极推进工农业发展的口号下,一些基层乃至高层干部开始胡吹乱吹起来,只为应付面子而不顾人民的死活。“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泛滥,让毛主席第一次郑重地考虑起队伍内部的问题。
为何一支宗旨是“服务人民”的干部团队,却将人民利益置于一旁?恐怕症结在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教育环节。
二、忠诚为国
1959年在庐山毛主席掀起一股政治风浪,不少人遭到波及。而华国锋却越发讨毛主席喜欢,只因为这个敢讲老实话,敢做正确事的人,是个可靠的好干部。
身为湖南省委的领导者,华国锋并未沉溺于机关的舒适之中,颐指气使,反倒是频繁深入基层,蹲点调研,以期全面掌握农村的真实状况。
在大跃进时期吹起“浮夸风”“共产风”的干部给我国多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毛主席不得不亲自到全国各地去视察讲话,遏制这股“左”倾歪风。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那股“左”倾之风过后,竟引发了一部分人对农业合作化、集体化,乃至“三面红旗”的质疑,进而掀起了右倾的风潮。毛主席随即发起了反右倾运动。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斗争,实则反映了社会矛盾在党内层面的投射。
1962年,毛主席对华国锋的信任加深,源于另一重要事件。回顾1952年至1956年的我国历程,我们仅用了短短四年时间便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后,我国却接连遭遇了各式各样的矛盾与挑战。
明明是要大力推动工农业发展,一些干部却“形左实右”打着建设的旗帜,却用违背现实的方式比如“浮夸风”“共产风”达到实际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效果。
这些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毛主席的警觉,于是在1962年的八届十会上,毛主席重提“阶级斗争”,毫不掩饰地指明了问题的所在,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教育工作。
部分干部似乎既未领会毛主席的意图,亦或是心知肚明却故意装聋作哑,竟在城市与农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打击贪污腐败、投机倒把等运动。
毛主席环顾四周,华国锋的举止格外引人注目。正是由于华国锋对毛主席旨意的深刻领悟,他愈发赢得了毛主席的赏识。当众多干部竞相迎合上级,夸大其词之时,华国锋却坦诚地向毛主席陈言:
“田地变得瘦瘠,牛只也日渐消瘦,人们的面容也显得憔悴。这样的情况下,产量是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丰硕的。”
毛主席后言:在我们党内,存在两类人,一类人敢于直言不讳,另一类人则习惯于言不由衷。干部须诚实守信。毛主席高度评价了华国锋的务实作风,他曾言:“华国锋,一位忠厚老实之人。”
1963年,毛主席来到湖南,他听说湘北岳阳县毛田公社在华国锋的推动下,成为湖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典范,于是便对毛田十分感兴趣,毛主席问:“从岳阳到毛田怎么走?”
华国锋指出:“岳阳与毛田相距约莫百公里,其中数十公里区域尚未开通汽车通行。”
毛主席笑着回应,“若是实在没有汽车,那便给我找来一辆牛车,我愿乘坐牛车出行。”
毛主席之所以青睐华国锋,实因他秉持着坦诚直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较之下,那些沉溺于权力漩涡的蠹虫,他们或巴结上级、欺压下属,或曲意逢迎、阿谀奉承,不为民众谋福祉,反而费尽心机地鲸吞民脂民膏。
1964年,华国锋肩负起湖南省政府工作的重任,彼时他年方43岁。鉴于华国锋在地方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政绩,毛主席遂有将之调入中央的考量。此举,实则成为毛主席对华国锋设下的最后一道考验。
毛主席对华国锋既抱以赏识,亦有所指正。鉴于华国锋在领导层中相对年轻,因此在某些事务上,他的视野尚不及毛主席之深远。在与华国锋的多番交谈中,毛主席多次强调,他需更加关注路线斗争,积极参与军事事务,而不可仅局限于文职角色。毛主席曾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此语深刻揭示了,若不掌握军权,一切都将化为乌有。这一观点亦侧面映射出毛主席对华国锋的厚望。
三、不负重托
1971年,毛主席有意将华国锋调入中央任职。周总理随即拨通了湖南省委的电话,请求调派人才。在此之前,周总理与华国锋并无相识,且他鲜少前往湖南,因此对于这位深受毛主席青睐的年轻才俊,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971年二月,华国锋抵达首都北京,周总理亲切地对他说:
“主席提名调你到国务院业务组工作,任副组长。李先念年纪大了,你要协助他多做些工作。”
1971年8月,毛主席启程离开北京,踏上了他的南巡之旅。在此之前,华国锋同志受周总理的委派,赴全国各地进行农业生产考察。当毛主席抵达武汉时,他特地召见了华国锋,要求他汇报工作情况。
8月25日晚,华国锋在专列上见到了毛主席。 那时人人胸前都戴着毛主席像章,华国锋也不例外。 毛主席见到他戴的像章后故意问: “你戴的什么? ”
毛主席话音未落,华国锋尚未回应,他便继续道:“不必再戴了,‘万岁’之声反而令人厌烦。实则,言语之间,一句也抵不上另一句。”
在听取华国锋关于农业生产工作的汇报结束后,毛主席似乎并未完全满意,他指正华国锋道:“你心中所想,似乎唯有生产。”在此刻,毛主席着重强调的是路线斗争的重要性,若不紧紧抓住路线斗争,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将难以稳固发展。
毛主席的一番话语唤醒了华国锋的警觉之心,伴随在毛主席的左右,华国锋逐渐领悟到了毛主席深藏的良苦用心。
华国锋最让毛主席深信不疑之处,在于他始终如一地忠实于毛主席的指导方针。正因如此,毛主席在临终之际,才放心地将“你办事,我放心”的托付留给了他。
1972年,华国锋同志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提名,荣任公安部部长。次年,在中共十大上,他更是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从省委书记跃升至中央政治局委员,华国锋同志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这一迅速的晋升不仅彰显了毛主席对他的深厚信任与偏爱,同时也折射出当时毛主席对于形势的深切忧虑与日益加重的关注。
随着岁月的流转,毛主席的身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客观规律的制约,日渐衰弱。这使得毛主席再难以像往昔那般,以充沛的精力投身于工作。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毛主席纵然思想深邃、智慧卓绝,却因身体孱弱而无力亲自投身实践,引领人民群众继续前行。
毛主席将他对新中国的深切期望托付给了华国锋,以期得以实现。华国锋在转任国务院职务之后,积极协助周总理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其卓越表现赢得了周总理的充分信任。
1973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北京隆重召开。在此历史性时刻,华国锋同志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资深领导同席而坐,位居主席台前排。这一天,华国锋同志年方52岁,正式迈入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圈子。
毛主席选定华国锋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其目的在于确保华国锋能在毛主席离世后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挑战。谈及接班人的事宜,毛主席实则是在寻求一位能够继承其遗志,引领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持续前行的人物。
为缔造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数英勇烈士不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主席在世之际,便洞悉到新中国存在变色之虞,或许会滑向其对立面。正因如此,毛主席毅然决然地挑选了忠诚老实、能够秉承其路线的华国锋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毛主席离世之际,举国上下同悲。正当众人沉浸在深切哀悼之中,华国锋敏锐地捕捉时机,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成功化解了一场几乎使我国陷入内战的灭顶之灾。
在国内局势稳固之后,华国锋不负毛主席的深切寄托,成功地引领我国迈入改革开放的崭新纪元,标志着一段全新征程的开启。
宝利配资-股票配资知识-炒股配资正规平台-合法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